任你博

图片
  • 网站首页   |   收藏本站   |   设为首页
  • 站内搜索:
  • 小雪节气——话养生


      

     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

      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


      小雪三候

      古人把小雪分为三候

      一候虹藏不见

      二候天气上升、地气下降

      三候闭塞而成冬


      一候,虹藏不见

      古人认为阴阳气交形成彩虹,冬季阴气和阳气分得很开,下雨的情况变少,彩虹也隐匿起来了。


      二候,天气上升,地气下降

      天气阳气上升,地气阴气下降,天地不通,生机不现。

     

      三候,闭塞而成冬

      天地不通,万物伏藏,故曰闭塞。冬,终也,闭塞也有终结的意味。

     

      小雪,立春前,是彻底冬藏的季节

      冬藏,其实就是:少思则心火自降,寡欲则肾水自生。

      忘记那些还没到手的欲求,沉淀一些虚无出来……把那些扰心神、动肾精的念头一个个丢弃,你会获得冬藏的力量——那是任何补肾丸都补不

      来的,根的力量。

      冬月造化,水冰地结。人身得冬气,则收藏得力,阳气归根,五脏六腑得阳气滋养,所以很多春夏因为中气不足爱腹泻、生病的人,到了冬天会不治自愈,这就是冬藏的滋养。

      1.驱外寒:注意保护脚踝脖颈

      冬季,“六邪”(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热)中,以风邪、寒邪为最!由于北方常有暖气,南方气温也并不低,很多人容易忽略防护。

      风邪:“风为阳邪,其性开泄,易袭阳位”,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、肌表、肺、腰背等阳位。

      寒邪:“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,阴盛则阳病”,若寒邪过盛,阳气不足,机体被寒邪所侵,就会出现阳气衰退的寒证。

      中医认为“头为诸阳之会”,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,即使阳气比较充盛,也需要此时出门要记得准备好帽子、围巾,尤其是脖颈部位。特别是老人,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一定要注意保暖!洗头洗澡也要特别当心。

      除了头部,还有这些重要部位——如肩颈、膝盖、脚部。

      一旦没“藏”好,阳气容易被寒气所遏制,还可能引动之前的旧疾,那些潜藏的寒邪也在蓄势待发。轻则感冒头痛、肠鸣腹泻;重则可能引发或加重肩周炎、关节炎、痛经不孕、中风、心肌缺血等病情。

      我们都知道“百病从寒起,寒从脚下生”。除了穿暖,建议每晚用热水泡脚,不仅能刺激足底穴位,还能直接提高机体抗寒能力。

      泡脚后,再用空心拳扣击【涌泉穴】并按揉,持续5分钟,长期坚持,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积蓄,则肾精充足,耳聪目明。


      2.藏精养肾:补肾养阳

      秋收冬藏,「藏」对应的脏腑是肾,肾主藏精,通于冬气。小雪后天气逐渐寒冷,寒为阴邪,容易损伤肾阳。

     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,气血趋向于里,皮肤致密,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,而经过肾、膀胱的气化作用,除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外,大部分化为水,下注膀胱成为尿液,无形中加重了肾脏的负担。

      而肾又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,肾气旺盛,生命力就强,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,而保证肾气旺盛就是这一时节的养生关键。


      常推养肾三穴:太溪、复溜、照海。

      【太溪穴】是肾经上的原穴, 原穴是指源头,生命的原动力。坚持揉按可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,气血才会上达于面,下行于足。几乎是补肾养肾的第一穴。

      《九针十二原》中也提到:“肾也,其原出于太溪穴。

      具体做法:采取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,沿着踝骨周围从太溪穴直下推到照海30次,再沿着太溪直上推到复溜30次,最后分别点揉养肾三穴,每天坚持特别有益于冬季肾阴肾阳不足所引起的常见病症。


      【复溜穴】是针对体内的水液借肾精重新推陈出新,重复往来之意。所以是对解决下肢水肿的特效穴还可以配合肘部的尺泽,改善冬季咳喘,肾不纳气的类型。


      【照海穴】人体的肾经从地部形成的水,在此处汇聚,接受阳气而蒸腾,所以,可针对肾阴不足产生的虚火,例如咽炎,上火,失眠等。

      还能调节水液过多,例如下肢水肿,自汗盗汗等。


      经常按揉养肾三穴,不仅可以增强肾水,滋阴养肾,还能引虚火归元,所以不管是偏热、偏寒,尤其是冬季上热下寒的人群,特别适合长期按揉养肾三穴。

      饮食养生

      肾脏在五色当中属黑色,所以从中医来讲,黑色的食物可入肾经,所以在小雪时节可以常吃一些黑色的食物。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枣。

      1.黑芝麻:男补肝肾女润肤

      黑芝麻具有补肝肾、润五脏的作用,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,更是有口皆碑。

      2.黑荸荠:抗菌清热泻内火

      荸荠皮色紫黑,肉质洁白,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丰富,但热量却不是很高,有清泻内火的功效,很适合初冬食用。

      3.黑豆:补血养颜暖身心

      黑豆蛋白质含量为49.8%,相当于牛肉的2倍多、鸡蛋的3倍!还能降低胆固醇。

      小雪艾灸养生

      人体以阳气为根本,入冬渐深,阳愈衰而阴愈盛。

      冬天是闭藏的季节,身体的能量往内收敛,收敛是为了来年更好的升发,在生命的过程中如果阳气不足,只能保护更重要的器官,而四肢和末梢就管不过来了,所以我们常常会感到腰酸腿痛、四肢冰凉等。

      此时可以通过艾灸来温阳补气、温经通络、消瘀散结,顺时给人体相应的辅助,人体自然温暖舒畅。

      小雪时节推荐艾灸太溪穴。

      “太”,就是大的意思,而“溪”就是溪流、溪水。

     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,原穴是指源头,生命的原动力。

      如果肾水充盈,精之充足,肾的“原阳”或者说“真水”才会发挥其作用,温润营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。

      坚持艾灸太溪穴,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,气血才会上达于面,下行于足。

      此外,艾灸肾俞、涌泉、足三里、大椎、关元、神阙等穴位也可养肾补益,保护阳气。

      大椎穴是诸阳之会,灸之有通阳解表、清热解毒、疏风散寒等功效;


     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,灸之可治疗失眠


      持续温灸关元穴可使腹内寒气消散,小肠吸收功能增加,既补气又补血;


      艾灸神阙可补气血,温脾肾,培补元气;


      任脉之气在膻中穴吸热胀散,灸之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;艾灸胆经诸穴,可通调全身脏腑的生机。


      最后,冬季室内干燥,如果有鼻炎的朋友,可取金银花、菊花、紫苏、佩兰适量,水煎煮,取药汁适量,用清水稀释后加入加湿器,关闭门窗,使水气弥漫房间。芳香中草药不仅可以制作香囊,还可以清热解毒、芳香通窍,缓解对燥性的慢性炎症有极大的益处。